中機院長期重點監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結合中國制造業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趨勢,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實際,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規劃指導。
主要針對產業鏈發展、園區項目落地,實施工業區域規劃、工業產業規劃、工業園區規劃的全方位工業規劃咨詢業務。經手智能制造相關案例100+,部分如下:
中國制造業2025主攻智能制造: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等。
組織實施傳統制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范。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專項。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到202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
支持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業創新中心遴選、考核、管理的標準和程序。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
強化平臺支撐,布局和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創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志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互動的產業創新發展格局。
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到2020年,上述領域實現自主研制及應用。到2025年,自主知識產權高端裝備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智能制造實現需要多個層次上技術產品支持,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3D打印、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產品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物理基礎
|
關鍵產品
|
技術鏈
|
運營商
|
---|---|---|---|
應用層
![]() |
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 |
系統集成及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 |
智能工廠系統集成商和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
執行層
![]() |
機器人、智能機床自動化裝備、3D打印 |
![]() 機器人方案、智能裝備方案及3D打印技術等 |
裝備及零部件生產商 |
網絡層
![]() |
云計算、大數據、SCADA 工業互聯網技術 智能芯片 |
![]() 信息技術處理 網絡傳輸技術 |
數據硬件開發云計算軟件企業 工業以太網 總線技術 無線傳輸技術生產企業 |
感知層
![]() |
傳感器 RFID 機器視覺 |
![]() 傳感感知技術 信息采集技術 |
傳感器、二維碼、紅外設備、射頻生產商 |
各行業是怎么向智能制造轉型的,有哪些路徑可借鑒的,如下圖選取7個行業,多家領先公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驅動戰略及相應執行方案,及所代表的創新和投資關注方向。
企業 | 行業 | 智能化方案 | 驅動策略 | 代表機遇 |
---|---|---|---|---|
![]() |
家電 | 人單合一、互聯工廠 | 用花+管理 | 智能生產設備、物聯網系統 |
![]() |
食品 | 在美國投資建設乳粉智能工廠 | 工廠 | 智能生產設備 |
![]() |
汽車 | 與奧迪、英偉達等合作,打造Android系統車聯網 | R&D | 生態系統協作、跨界合作 |
![]() |
服飾 | 用戶需求數字化,個性化定制 | 用戶 | 全線個人用品定制 |
![]() |
零售 | 智能物流、倉儲及配送 | 物流 | 無人機運輸 |
![]() |
電氣 | 數字化工廠、收購軟件公司 | 工廠+R&D | 智能生產設備、物聯網系統 |
![]() |
能源化工 | 能源互聯網、光伏電站管理云平臺 | 管理 | 資源、質量智能化監控管理 |
匯集各地相關政策并對其深入研究
和德美不同,中國發展智能制造必須解決布局工業4.0、推廣工業3.0、補課工業2.0并聯推進的問題,不少中小企...
智能制造將為設備和軟件行業帶來機會,機器人、傳感器、工業軟件、3D打印等都蘊含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容量。...
傳統制造園區在往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以智能工廠、智...
針對工業互聯網邊緣智能發展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整合產業優勢資源,推動行業標準確立;加大對基礎共性資源的...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物流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物流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就業效應,...
我們應減少消耗汽油和柴油的汽車生產,將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車應用與生活之中。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