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工業園區在降低基礎設施成本,刺激地區經濟發展,向社區提供各種效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工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必須改變過去單一的經濟目標,創造一種新的科學的生態理念,將生產與環保、生態與消費有機結合起來。
工業園區的分類
工業園區的類型多種多樣,其中包括免稅區、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企業區、保稅區、工業園區(包括生態工業園區)、工業村、工業團地、科學園區、技術園區、研究園區、技術城等各種形態。
我國大陸地區的工業園區分為兩類:
一類是各級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投資,發展本地區經濟而人為設立的各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們稱之為開發區;
另一類是在當地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更好的滿足當地中小企業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工業園區,我們稱之為特色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發展戰略與規劃重點
第一、調查研究,確定工業園的類型。要對園區的資源和地區的產業的資源情況特色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并分析得出要做工業園的類型。
第二、精準定位。工業園區一般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是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承擔著強化區域優勢產業、發展區域主導產業、試驗區域先導產業的重任。因此,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不僅應順應市場規律,還要符合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意志,所以還要基于園區SWOT分析,結合工業園區實際,規劃確定園區定位。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在做好工業園區的定位后也要做好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同類產業或同類產品一定要集中擺放集中在一個園區發展。
第四、產業結構調整。要對產業進行摸底調查,要進行企業的產業的結構調整,做好企業的提檔升級,引入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有前途的產業,移出科技含量低的附加值低的產業。
第四、市場體系建設。工業園區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產品研發體系的建設、人才培育體系的建設、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品牌推廣體系的建設,還有中介等完善的體系,做到不出園即能解決企業問題。
第五、與時俱進。對工業園區要進行科學的改造和提升。發展工業園區是依托城市建樓宇、建寫字樓、建辦公大樓,所以有時候把一些離市區太近的工業園區要重新改造,改造以后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引入新興產業包括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都可以引入到新的工業園區里來發展,所以工業園區的規劃要做到與時俱進。
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工作流程
1、確定任務:園區管委會、園區行政主管部門或園區開發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關規劃編制經驗的單位編制生態工業園區規劃,通過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確編制規劃各方責任、要求、工作進度安排、驗收方式等。
2、調查、收集資料:收集編制規劃所必需的生態環境、社會、經濟背景或現狀資料,包括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區域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結構、產業發展規模和布局規劃,以及園區主導行業發展規劃、區域生態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區劃、土地功能區劃等有關資料。信息收集以廣和全為原則,應包括所有與規劃有關的經濟、社會、科技、人文以及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調查范圍以擬建設的生態工業園區為主,兼顧對園區發展影響較大的周邊區域。
3、編制規劃大綱:按照本標準要求的規劃主要內容編制規劃大綱。
4、編制規劃:按照規劃大綱的要求編制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5、成果:包括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技術報告。
我們能提供的服務
中機院一直致力于對各類工業區規劃的研究和實踐。我們的設計不僅僅在于合理地規劃各類工業的生產布局,從規劃、景觀到建筑設計都體現出生態、科技和文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為業主提供集生產、研發、物流、展示及融資等內容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為企業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發展平臺。從策劃到規劃,從設計到宣傳,我們在每一個環節都體貼地為業主著想,為其創造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
園區概況和現狀分析
-
工業園區建設總體框架
-
生態工業園區污染控制規劃
-
工業園區建設保障體系
-
工業園區概念性設計
-
工業園區景觀設計
|
-
工業園區建設必要性分析
-
主導行業生態工業發展規劃
-
重大項目及投資與效益分析
-
工業園區整體項目策劃
-
工業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
工業園區建筑設計
|
|